最近,中柬双方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协议中重点表示,柬埔寨将引进20架C909飞机,其中10架已经确定,另有10架是意向订单。这一举动等于直接递上了一份价值数十亿元的“大礼单”。
而且,这一消息再次证明,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已经稳步走向海外市场,这已无法被美西方力量所阻拦。
C909的前身是ARJ21,由我国商飞团队独立打造。它的标准航程可达3700公里,对于国土面积仅18万平方公里的柬埔寨而言,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和周边的飞行需求。
事实上,C909早已不局限在国内航线。此前,它已经开通了多条跨境航班,比如从我国东北直飞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从我国西部出发前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胡占德。
而在此次20架订单达成之前,C909客机就已经先后出口至印尼翎亚航空、老挝航空以及越南越捷航空。目前,已有7架C909在东南亚投入运营,累计开通15条航线,覆盖18座城市,运送旅客超过37万人次,成绩相当亮眼。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权威媒体披露,这次中柬签署的合作协议,并不仅限于飞机的采购,还涉及引进后的运行保障、产业配套以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环节。
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答案很清楚。中方并非只是把整机卖给柬埔寨,而是有可能帮助其培养飞行员、建立维修保障中心、提供零部件储备。换句话说,就是把一整套民航服务体系一并输出。
如果这一模式能够在柬埔寨顺利落地并稳定运转,那么未来向柬方提供更大型号、更多数量的客机,也将水到渠成。
这也意味着,美西方迟迟不发“适航证”的策略,并没有影响别人对我们大飞机的信心!
过去,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阻挠我国大飞机走向海外市场,一直不给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颁发适航证。
所谓“适航证”,其实就是对一款飞机性能的官方认可。有了它,飞机才能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和运营。目前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认证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FAA适航认证和欧洲的EASA认证。
问题在于,如今全球的大飞机市场几乎被波音和空客牢牢把控。这两大巨头当然不希望新竞争者抢占份额,因此他们宁愿迟滞审批,也不愿轻易放行。对我们如此,也就在意料之中。
归根结底,技术能决定一切。西方国家的动作,并不会改变我国飞机在国内飞行、或者与友好国家合作运营的事实。如今,柬埔寨与我国签署采购C909的协议,就是例证。
未来,只要我们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在实践中不断证明自身的可靠性与性能优势,它必然会赢得越来越多国际用户的信任与青睐。